“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在这场全民战“疫”中,武汉非遗人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各尽所能、各展其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主动投身到疫情防控斗争之中,或宅家倾心创作,以艺战“疫”;或捐款捐物,助力战“疫”;或走出家门,志愿抗疫一线。武汉非遗人用非遗的力量勾勒出共克时艰的手足情谊,涌现出一批弘扬正气、提升士气、温润心灵的感人事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仅文旅中国、中国文化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湖北日报、湖北长江云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登武汉非遗新闻报道已达到40余篇以上。

  众志成城,全力奋战一线救治

  武汉战“疫”打响以来,武汉传统中药企业和非遗传承人充分发挥汉派中医药的重要作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级非遗项目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保护单位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坚守在抗疫第一线,马应龙旗下医院、大药房始终坚持营业,为武汉市民提供购药、就医服务。马应龙药业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武汉马应龙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寻找各类紧急物资货源,确保第一时间将物资调往武汉。

  百年老字号叶开泰(健民制药集团)是省级非遗项目叶开泰中医药文化的保护单位。疫情发生后,叶开泰(健民制药集团)积极响应,抓紧调配和捐赠口罩、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资。为解决中药集中供应少、武汉市民买中药难的问题,叶开泰国医堂在正月初三紧急复工,抓紧煎治药剂并推出线上购买渠道,以供市民选用。由健民·叶开泰生产的抗击新冠肺炎中药“肺炎1号”,已配送至湖北全省8个市的医疗机构、方舱医院和集中隔离点,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

  

  

  省级非遗项目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张义生,作为武汉市中医医院综合药学部主任药师,始终战斗在中医汤药生产一线指导防疫汤的生产,积极组织中药制剂科研攻关,全力保障新型肺炎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

  市级非遗项目刘氏正骨术传承人吴启梅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将武汉刘三屋中医骨伤医院新建院区申请作为新洲区临时收治新冠肺炎疫情定点发热医院使用,共收治疑似病例70人。

  

  倾心创作,尽情挥洒武汉真情

  在这场战“疫”中,面对看不见的敌人,武汉非遗人用自己的方式,用内心饱含的热情和手中精妙的技艺,创作出大量的非遗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宣传防护知识,为医护人员加油,为武汉加油。

  湖北评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祚欢老师为抗击疫情精心创作了湖北评书作品《小饭店》,并拍摄短视频鼓励武汉人咬紧牙关继续宅家战“疫”。

  湖北大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明智老师刚刚从病中恢复,一边输氧一边创作了湖北大鼓联唱《湖北人民不信邪》,多位弟子积极参与演唱。

  古琴艺术国家级传承人丁承运老师倡议琴友居家弹琴,“宅而不闲”。

  武汉相声传承人陆鸣老师创作了一系列武汉方言作品,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湖北小曲传承人姚俐玲积极投身战疫创作,面向一线医护工作者创作的湖北小曲《白衣天使不囊当》《望星空》等作品感人至深。

  武汉杖头木偶传承人庄源创作的木偶短片《抗病毒小宣传》《龟兔别乱跑》等作品,向少年儿童传递如何正确简单防疫,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武汉剪纸传承人毛明月创作的钟南山院士肖像在《长江日报》上整版刊载,《负重前行》《战役日记》等作品都表达了他作为武汉人民战胜疫情的坚强决心。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非遗人已创作出剪纸、面塑、烙画、版画、布艺、书法、石雕、木雕等各种形式的抗疫作品60余件,多件作品被选入中国文化报、中国非遗保护中心抗疫专题作品展示。

  

  大爱无疆,投身志愿暖心服务

  为抗击疫情,武汉非遗人有一分力便出一分力,有一分光便发一分热,用非遗的力量传递人间真情,弘扬社会正气。

  武汉四季美汤包制作技艺保护单位武汉四季美公司,在4天的时间里为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们免费供应了5万个汤包,更向包括武汉协和医院在内的10家一线医院的医护人员赠送了汤包和烧麦。

  

  武汉艳阳天商贸有限公司是省级非遗项目武昌鱼制作技艺和鮰鱼制作技艺的保护单位。从2月5日起,武汉艳阳天连续奋战在供餐一线,先后承担了8家方舱医院近30支外地医疗队和患者的供餐任务,并为多个援鄂医疗队驻地以及医疗机构配送一日三餐。武昌鱼制作技艺传承人卢永良、邹志平组建“烹饪志愿队”,参与为医务人员免费提供盒饭的餐饮企业的菜品制作。

  

  

  卢永良和邹志平等传承群体,通过武汉市慈善总会捐款20万元,并发动全国同仁和相关企业捐款50万元、捐赠物资价值500万元。

  

  花灯扎制技艺传承人夏勇组建的志愿者车队,29天6台车15000多公里,帮助受赠机构向各大医院运送医疗物资。

  同样在战役前线当交通员的还有武汉黄陂泥塑传承人胡作林,主动请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开私家车接送志愿者出行。

  鲁班锁制作技艺传承人李遵酉、布艺堆绣传承人冯晓明联合武昌晒湖小学,向武昌方舱医院住院患者捐赠460套鲁班锁和数百面布艺堆绣小国旗制作材料,帮助患者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反映武汉人民积极抗击疫情、联防联控战胜病毒决心和信心的武汉剪纸、青山版画等非遗作品走入青山武钢体育中心,打造“最治愈”方舱医院。

  扬子江、蔡林记、汪玉霞、五芳斋等非遗企业,苏恒泰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苏峰等非遗传承人,纷纷向医院及抗疫单位、社区捐钱捐物,奉献自己的爱心。

  无私奉献,争当最美逆行者

  疫情爆发以来,市区非遗工作者逆行而上、冲锋在前,日夜奋战在防疫抗疫一线,主动作为,无怨无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武汉非遗人的担当精神。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作为市新冠肺炎防疫抗疫指挥部成员单位,承担着全市酒店征用、滞留外地游客返汉等繁重任务。在杨菁副局长的带领下,局非遗处全体同志在认真完成下派的抗疫任务之外,克服自身工作及家庭双重困难,按照全局统一安排,全员下沉到对口社区开展小区值守工作,对小区居民出行进行严格管控,配合社区认真做好居民后勤保障服务。

  各区非遗中心也时刻关注和妥善解决在汉非遗传承人生活和防护物资方面的困难,并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防疫作品创作。各区基层非遗工作者或投身战役一线,或下沉到社区、乡村,全身心投入到防疫抗疫工作之中。

  青山区非遗中心主任余曼丽抽调到青山区防疫指挥部社会稳定和交通防控组,为防控疫情应急通勤专车、网约车、货运车提供后勤保障,发放消毒用品。

  新洲区非遗中心主任占霜若下沉到新洲区李集街道团强村,负责代购村民药品,值守路卡,给村民量体温、发放口罩、发放生活物资,上门慰问和心理疏导困难群众。

  此外,江汉区非遗中心联合汉绣传承人任炜,在今年三八妇女节期间,向江汉区对口接待的三支医疗团队巾帼医护赠送精美的汉绣团扇,为女英雄们送上节日祝福。

  

  

  在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当下,许多传统医药非遗项目直接参与到疫情防治,其他类别的非遗项目也纷纷为战“疫”加油鼓劲,抗疫主题的非遗作品大量涌现,非遗相关企业为一线捐款捐物,广大非遗传承人通过网络向宅在家中的人们宣传防疫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处处都是非遗的身影。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里,被保护的非遗,如今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战“疫”力量。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安徽新媒体集团 技术支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ICP备170123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