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键教授担纲总主编!《新安医学研究集成》书评分享

作者:   日期:2018-08-22 09:39  稿源:中国中医药报

  《新安医学研究集成》这部164万字的大部头学术专著,汇聚了近20年来新安医学研究的成果,从学术、临床和实验研究三个部分浓缩了新安医学传承团队对新安医学研究的智慧和心血。这部被称为“集成”的书,“实为难作,其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条理性,缺一不可,工程之浩瀚、责任之重大,非集众智不可为,个中艰辛非常人可知”(徐经世《新安医学研究集成》序)。透过这套书,我们可以领略新安医学的天高地厚,欣赏新安医学的可风器范,了解新安医学的去世来生。

  新安医学,其源曰久

  新安医学在800年前的晋唐时期肇启于江南新安江流域的古徽州地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性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学术流派,于宋元时期基本成形,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并一直薪火相传,流传至今。

  顺着这条历史轨迹,《新安医学研究集成》把读者带进那如潮如涌的岁月:宋代的张扩有“神医”之称;明代的汪机为全国四大名医、徐春甫名满北京城;清代的叶天士是温病学的奠基者、汪昂是医学科普的启蒙人;民国的王仲奇被誉为“海上名医”;近代的程门雪、王任之、程道南、王乐匋、吴锦洪、李济仁,均是新安医学传承中的精英……天下名人出新安,此说不谬!

  这些开路人创造了《医说》《古今医统大全》《医宗金鉴》《医述》等不朽的医籍,奠定了新安医学的根基;之后的传承者又编纂了《新安医籍丛刊》《王仲奇医案》《新安医籍考》《新安医学精华丛书》《新安医学流派研究》等研究性著作,延续了新安医学的血脉。可以清晰地看到,从医家辈出到原创学说的一脉相传,构成了作为新安医学流派的基本要素,这完全是历史的记忆,丝毫找不到人为雕凿的痕迹。

  书法界正在对那些“伪书法”进行围攻,称他们是“当今文化交融结出的怪胎,只等悟空前来大吼一声:别以为你拿个毛笔、乱涂黑墨就是书法家”(刘仰《书法伪大师缘何而来》)。推之以思,中医界也不能对那些心血来潮的人臆造出的无根无蒂、无学无说、无传无承的“伪流派”掉以轻心了!《新安医学研究集成》带给人们的启示是,学术流派是一个严肃、严谨、严格的概念,是不能随意自封的,它的形成必然有悠远的历史源流,它的确立必须符合社会公认的金规铁律。

  新安医学,其术曰深

  新安医学重经典研究,溯源探流;重基础研究,承古立新;重本草研究,论功推用;重临床研究,辨证论治。

  顺着这条路线,《新安医学研究集成》把读者带进那如诗如画的卷帙:《黄帝内经》研究由吴崑、罗美、胡澍等领军,他们的《素问吴注》《内经博议》《素问校义》对文字训诂、经义释读、临证解惑广有建树;《伤寒论》研究以方有执、陆彦功、王少峰等拔筹,他们的《伤寒论条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合编》《伤寒从新》对错简订正、经方考据、注解诠释等多有新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吴崑、汪宏等专诊断一门,有《脉语》《望诊遵经》可证;汪机、郑沛等破运气难题,有《运气易览》《运气图解》存世。

  他如江瓘的《名医类案》、陈嘉谟的《本草蒙筌》、汪昂的《医方集解》、孙一奎的《赤水玄珠》、余午亭的《诸证析疑》、程国彭的《医学心悟》等,分别在医案、本草、方论、辨证等诸多领域显示出亮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安医家对养生学的贡献,吴正伦的《养生类要》、徐春甫的《老老余编》等都较早地为人们的健康维护提供了丰厚的食粮……天下名著出新安,此说不妄!800多种著作,或“推求阐发”,或“驳正发明”,或抒“特异之见”,或谈“独创之巧”,或“发群贤未有之论”,或“破千古未决之疑”,风格各异,特色独在,汇成了壮观的新安医学知识流、文化库。

  《新安医学研究集成》带给人们的启示是,学术是中医的根本,是学术流派的传承得以生生不息的本金,深挖和拓展学术流派的学术精粹,是促进中医传承和发展的原动力。

  新安医学,其用曰真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判断中医学术流派的影响力,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临床应用上。新安医学在临床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在临床各科造就了一大批具有江南风格的名医国手,代表了明清时期中医学的最高学术水平。

  顺着这条发展脉络,《新安医学研究集成》把读者带进那如琢如磨的时代:在明代,有善于针灸与方药并用的吴崑,治病“百不失一”;活用《伤寒论》经方的程玠,一张方通治心肺两脏疾病;提出“营卫一气”理论的汪机,用参芪双补疗法补气滋阴效果便捷。在清代,有提出“八字辨证”总纲的程国彭,选方用药明了精准;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叶桂,对急性病的治疗得心应手;善于治疗喉科重症的郑梅涧、郑枢扶父子,发明攻克烈性传染病白喉的新法……天下名医出新安,此说不虚!

  800多位名医通过家承世效,把中医学临床各科积累而来的妙招绝技连绵传授,生成了普救民生的妙药良方。相关统计表明,自北宋以来新安医学世家传3代以上至15代乃至25代之多的就有63家,知名的如歙县张氏医学、歙县黄氏妇科、新安余氏医学世家、张一贴内科、郑氏喉科、新安王氏医学等,这种父子相袭、兄弟相授、祖孙相承、世代业医的“家族链”,保持了新安医学经验的原汁原味、延续了新安医学体系的纯真稳定,成为新安医学学术流派的可靠基石。

  《新安医学研究集成》带给人们的启示是,学术求真,是学术流派的命门。学术特色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一人一家之举,而是要经过无数人的接力、数代人的磨难才可能完成的。

  新安医学,其作曰新

  “信而好古,述而不作”(《论语·述而》),是孔夫子提出的文化继承与创新关系的法则。他说的“好古”而“述”,是继承,是基础的积淀;承古而“作”,是创新,是未来的前途;“以述为作”,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传承800多年的新安医学所走过的,正是这样的一条路。

  顺着这条变化的思路,《新安医学研究集成》把读者带进那火如荼的场面:徐春甫的“调理脾胃,以安五脏”的治疗新观点,孙一奎的“命门动气”的新学说,罗周彦的“元阴元阳”的系统认识,吴澄的“外损致虚”的独到见解,王绂的“补泻相兼”的临床特色,叶桂的“必验于舌”诊断学贡献,吴谦的“五味消毒饮”创方思路,如此等等,从理论和临床上不断发挥和创新,推动了中医的学术发展……天下新论出新安,此说不过!先辈们的这些创新,引领了学术的时尚,给后世的深入研究指明了路径。

  新安医学的现代研究者们坚守中医学的基本理念、遵循新安医学的传承主旨,围绕中风、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在中医治疗中引入现代分子生物学、中药复方药理学等技术和方法,开展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的研究,丰富了中医的学术内涵与作用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收获,成为与时俱进的创新者。

  《新安医学研究集成》带给人们的启示是,中医的继承和创新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继承中医将会无根而死、无源而亡,成为有名无实的腐体空壳;不创新中医将会发展乏劲、生命乏力,成为不合时宜的断烂朝报。

  一部书,记录了新安医学的沧桑,描绘了新安医学的变迁,张扬了新安医学的芳华,展示了新安医学的光明。无疑,《新安医学研究集成》是成功的。

  他的领军人物、本书的总主编王键教授也因此引起读者的再次关注:他一生为新安医学鼓与呼、呐与喊、劳与作、喜与忧,他撰写了有关新安医学的论文百余篇、论著若干部,承担了有关新安医学研究的国家级、省级项目多项,创办了新安医学的专门研究机构、新安医学教改实验班,带出了无数新安医学的传承人。

  作为“新安医学的世传名医,又是当代‘新安王氏内科’的举旗人。他更是一贯重视诊疗实践,针对临床疑难病症,每能根据患者的具体证情,运用圆机活法,将辨证与辨病融汇、结合,并在制法上以‘固本培元’‘健脾化湿’‘活血通络’等作为主要手段,取得明显疗效” (余瀛鳌《新安医学研究集成》序)。他为新安医学而生,他是属于新安医学的,他的名字和事迹将与《新安医学研究集成》一起被载入新安医学传承的功劳簿上,收入中医传承的光荣册里。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安徽新媒体集团 技术支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ICP备17012306号-1